|
母里师范镌丰碑 |
文章来源:东台党史方志 |
发布人:admin |
点击率:5350 |
发布日期:2011/11/17 |
|
【 文字大小: 大 中 小 】 |
【视力保护: ■ ■ ■ ■ ■ ■ ■ 】 |
|
从“百岁园”往北,来到东台市第一中学。崔益云说,这里曾是著名的母里师范所在地。1919年,清末状元张謇感于母亲金氏之恩,在其家乡捐资创办母里师范,培养师范人才。
母里师范于1928年因经费短缺而停办。在它最后的时光里,见证了数起惊世骇俗的大事。
在张謇先生的塑像后,一座鲜红的党旗雕塑赫然入目,金色的镰刀铁锤在午间骄阳下反射着炫目的光——这就是盐城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之一、1928年1月创办的母里师范党支部所在地!它是第一个东台籍共产党员黄逸峰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成果。
黑色的大理石镌刻着简短的碑文:
“……一九二六年,中共党员孙家骥介绍母里师范陈铭生等六人,加入CY组织。一九二七年一月上旬,成立母里师范、东台中学CY组织联合支部。一九二七年六月,中共东台特别支部成立,陈雪生发展母里师范的刘守铭、胡植斋入党。该组织成为盐城最早的中共地区基层组织。一九二八年一月,在成立中共东台县委的同时,建立母里师范党支部等三个基层支部。母里师范党支部成为盐城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之一……”
东台党史办原副主任李佳禾告诉记者,CY是中国共青团的英文缩写,孙家骥就是黄逸峰的表外甥孙逢阳,陈铭生就是陈雪生的弟弟,都在母里师范读书。1926年北京“三·一八惨案”发生后,孙家骥写信给在上海的二舅黄逸峰吐露困惑。黄逸峰随即回信,介绍事件真相,剖析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“一鼻孔出气”的实质,希望孙家骥“千万不要死读书,要关心国家大事,要学习政治”。
1926年秋意正浓时,黄逸峰回到家乡,发展孙家骥加入CY组织,进而引导陈铭生、丁国灿、祝新民、陈远维、戈铭典、黄承官(黄逸峰弟)等人加盟,不久在城隍庙巷道院的楼上,成立CY联合支部(联支),配合国共合作进行着反帝反封建斗争。
联支从关注身边不平事做起。时任东台中学校长的林恺庆克扣学生伙食费,且嫖娼成性;15个老师中有8个抽鸦片,学生们敢怒不敢言。联支决定公开这些人的腐化情形,发动罢课,要求县教育局撤销林恺庆、公开伙食账目、驱逐烟鬼教师、准许组织学生会。此举震撼了台城上下,教育局长袁守之大骇之下,无计可施,被迫答应。
|
|
|
|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