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、少将
人物简介:刘东耕,1951年2月出生,男,汉族。就读于东台实验小学、东台中学、红卫兵战校,高中毕业后入县革会办事组工作,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72年12月入伍后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新闻干事、新华通讯社军事记者、南京军区宣传部宣传处处长、宣传部副部长、南京军区《人民前线》报社社长,2004年6月任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。
2005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刘东耕告诉记者,对于做事,他有这样的理解:做事一定要有所作为。所谓有所作为,一是因势而作,要因地制宜,从实际出发;二是趁势而发,一有机遇一定要抓住,一发不可收;三是造势而上,发挥主观能动性,把事业做大做强。这种深刻的见解,缘于他的实践。
2000年1月,组织上调刘东耕任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社长。应当说,从入伍当战士报道员起,刘东耕已为这张报纸写稿投稿了27个春秋;而从新闻记者到新闻管理官再到报社社长,对他而言当属轻车熟路,但他却把这一任命作为对于自己的又一次挑战:自加压力、造势而上,去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!
当时的报纸是“周三刊”。 这一延续多年的出版模式,与强调新闻时效的信息时代已不相适应。在军区党委的批准和支持下,刘东耕与全社同志迅速投入将报纸由每周三期改为每周五期的“三改五”创新实践中。人员一个不加,工作量增加三分之二,刘东耕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。凭着这样一种精神,当年5 月1日,周五刊的《人民前线》报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。这在人民前线报社组建50多年历史上是第一次,在全军军区、军兵种报纸中也是第一家。改版后的报纸不仅是期数增加了, 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,较好地实现了在原有基础上“扩容、提速、升质、增效”的目的。
2001年5月1日,在庆祝报纸周五刊一岁生日的总结会上,刘东耕又提出了新一轮的创新目标——在2002年1月1日,由周五刊四开报改出周五刊对开大报。这在全军军区、军兵种报纸中又一次首创新例。经过7个月的奋力拼搏、精心运筹, 2002年元旦这天,带着油墨清香的《人民前线》报周五刊对开大报已经送到了全军区官兵的手中。
在刘东耕任社长的四年多中,《人民前线》报实现了“三改五、小改大”的两步跨越,成为全军军区、军兵种报纸新闻改革的排头尖兵,总政宣传部每年组织全军军区、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,《人民前线》报获奖作品的数量、质量都名列前茅。2002年第一期《新闻与成才》杂志为此作了对刘东耕的专题介绍,题目就是:号声永远嘹亮。
(节选自朱亚龙主编的《当代东台人》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