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 | 设为首页

唐伯明:祖国才是放飞梦想的地方

文章来源:东台党史方志 发布人:mhsky 点击率:3352 发布日期:2013/1/5
【 文字大小:    】   【视力保护:        】



唐伯明——重庆交通大学校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我国道路工程学科第一位博士后



  人物简介:唐伯明,1962年10月出生于东台广山殷庄村,男,汉族。

  就读于广山永进小学、摹云村小学、辞郎村小学。东台中学高中毕业后,于1981年考入东南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,1990年该校博士生毕业。1992年同济大学博士后出站,任同济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1995年任日本国立长冈科技大学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1999年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任重庆市公路局副局长、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2004年至今任重庆交通大学校长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
  2009年10月1日,应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,参加北京国庆观礼活动。


    “事业上的成就感,比国外的优裕生活更让人满足。”

  1995年,唐伯明在同济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,并在同济大学担任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三年后,被日本国立长冈科技大学聘为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这样的个人成绩和发展前景是国内无数年轻人所羡慕的、追求的。但在日本任教期间,唐伯明经常产生一种莫名的忧怨和压抑,挥之不去的是自己心头那一份怀恋祖国的情愫,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长,这种情结就越沉重。 有两件事令唐伯明至今难忘。

  一次在日本海关过境检验证照时,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问:“您是教授?教什么的?”“公路工程与管理。”“难道我们日本的公路还不如你们中国么?”唐伯明听了,字字铿锵地回答:“是你们的政府把我请来的!”

  还有一次,他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的画面:中国南方某山区,当地群众惟一同外面世界联系的就是一根悬在湍急江水之上的铁索。那情景,让这位道路工程专业的中国教授感到脸红心跳。

  唐伯明在日本期间,亲身感受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程度。唐伯明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,多次组织日本专家学者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,为的是让国内同行多了解一些国际前沿的新技术、新工艺。

  后来,每当看着他几岁的孩子已经不会讲中国话,而是说一口标准、流利的日语时,心里更加不是滋味。“回国,回到祖国去!”这样的念头愈发坚定。

  1999年初,唐伯明回国探亲时,看到处处是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,尤其是直辖后的重庆,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火如荼。他认为,在重庆这样一个大山区,修路架桥的技术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平原地区,自己所学、所研究的,正好有了用武之地。归心已定的唐伯明,毅然放弃继续在日本国立长冈科技大学工作的优厚生活待遇,举家从日本回国,并选择在祖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施展抱负,开始自己新的人生。

  回国后,曾有记者问他,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从海外归来,唐伯明这样回答记者:“我觉得,一个人最可贵的精神,就是要永远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;而梦想的根只能在自己的祖国!”

 (节录自朱亚龙主编的《当代东台人》)

下一条新闻:周俊:敢教春色满乾坤 上一条新闻:汤红霞:命运的超越
【加入收藏】 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】   
地址:东台市北海路 邮编:224200 联系电话:0515-89561515 联系传真:0515-60601515 
CopyRight © www.dtdsfz.com 东台党史方志 .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05007441号